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怎么样?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你好,一楼的回答基本上已经说明白了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的
哲学实力关系:基本相当,且都是哲学强校,选择哪个其实都不吃亏。
第二点:中山大学的哲学专业本科生大一大二在珠海校区就读,大三是会迁回南校区的,另外不存在校区的学术氛围不如武汉大学的说法,珠海校区是比较偏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很宁静,没了城市的喧嚣,可以静下心好好学习,再说以后会回到南校区完成学业,中山大学的南校区相信你作为广东考生应该知道有多漂亮啦,能在两个校区就读个人认为是一种享受。
第三点:就大学氛围活跃和自由度中山大学确实要做得更好,这个是因为珠三角靠近港澳地区,且对外交流活跃,作为这里的学校,肯定就吸收了这种自由活跃。比如24小时不断电,不断网,不查寝,大一就允许连网,恋爱完全自由(同性恋都可以,嘿嘿,学校不会觉得这是不对的,从这就可以看出中大的包容程度啦),可以看香港地区的电视台(这个绝对是中大独有,内地除了凤凰卫视,其它台如翡翠台肯定看不了),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啦……
第四点:中山大学的哲学同样是国家指定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即所谓的基地班),只是中山大学招生时没有刻意炫耀这一点,导致大部分考生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哲学专业;
第五点:哲学属于冷门专业不错,就业的话对口工作很少,但是一般学哲学的人都会在大学里适当多学学其它课程(可以修双学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很多毕业一样可以找好工作。
牛点院校网
学位证书:
香港浸会大学学位证---香港浸会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也就只有这个证书,是香港浸会大学发的,第一届毕业生11月一起和香港的学生一起毕业
毕业证:这个证是联合国际学院独有的,因为国内教育制度的需要
教育质量:老师不少是来自香港的,以前都是香港8大教书的,也有来自美国的,也有很多只是在国外有个硕士,但大多数还是PhD的老师教书,至于说老师的水平,因人而异,有的水平高,但上课不咋地,一些中国老师在美国获得PhD,但口语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比如有个老师是北大的本科和研究生,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PhD,照理说
英语应该很好,但发音和讲话都是中国式的。香港的老师说是英语很好,其实也和我们大陆的差不多,是港式的。当然不少老师还是很标准的,还有口音不等于英语差,在印度,英语是母语,一样是印度英语。
因为使用的是原版教科书,我问过浸会的人,书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学得都是一样,其实这个对英语帮助很大,你会渐渐发现,你的水平很高了,看英语新闻,比如times, economist, china daily等都没有问题了。
说学得东西的难度的话,个人认为不是很高,在大三的开始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上一个层次。
毕业去向:香港的居多:中大,科大,理工大,城市大都有。
去浸会读Master的最多,但不知道有多少读了Mphil.
Master是授课的性的硕士,Mphil是哲学硕士,需要搞研究的。
其次,除了去香港读研究生,接着就是去澳洲的最多了。接着有一些美国和英国的。
还有,就是工作的,多数人选择去外企,不少人通过自己的关系找到好工作。还有一些人去了公务员的岗位。据说最好的一个是去了四大的 KPMG。
然后,官方说还有30%的人出路不明。第一届又260人据说。
特别是,我要说一下,浸会的传理学院的几个系是香港最好的,不少传媒界的名人,都是来自传理学院。庆幸的是除了传理系,其他的几个系在UIC都有,分别是:广告与公关专业,国际新闻,影视系。
浸会的社工系也很强,不过在中国内地看来,社工不怎么普及,在国内难找工作也是肯定的。
纠正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有了浸会的学位不等于说你毕业就可以在香港工作,你是国内的学生,雇主要为你申请来港是很费神的事,况且香港还有一毕业生都要来国内工作了。
不过,如果你毕业能去香港读个硕士的话,应该能留港。
还有,UIC的
会计系本科应该是全国会计系数一数二的,因为他的会计系是唯一一个获得澳洲注册会计师和香港会计师协会认可的课程。毕业后通过香港会计师协会的QP课程,一旦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可以获得3门最难课的减免。

郑州大学宣传片:
_show/id_XMTg4NzAxODI4.html
中原,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一方土地,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中原大地上,黄河南滨,嵩山东麓,坐落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
今年,郑州大学录取分数线:文科550分,高出重点线18分;理科575分,高出重点线23分,超过重点线30分的考生接近50%。
与往年相比,不仅投档线明显提高,高分段考生的比例也大幅度增加,其中
化学、
材料化学、
临床医学、
会计学等专业备最低录取分数超过重点线40分以上。
郑州大学今年在省外投放招生计划2400人,涉及29个省、区、市,全部安排在提前批次和本科一批录取。目前,郑州大学在安徽、辽宁等地的录取线高出当地重点线30分以上,在贵州、新疆的录取线高出当地重点线40分以上;在北京录取的最高分为591分,高出当地重点线97分;在海南的最高分高出当地重点线102分,在新疆高出当地重点线111分。
在此前结束的省内提前批次招生中,集成了郑州大学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临床医学、化学、材料、
法学、国学5个本硕连读专业,汇聚了一大批高分考生:文科计划35人,一志愿上线率766%;理科计划287人,一志愿上线率557%。 600分以上有37人,其中最高分625分,高出重点线73分。
郑州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
新的郑州大学成立于2000年7月10日,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合并
组建而成。合校十年,郑州大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教育部领导誉为“融合最好、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省外高校千里迢迢来到河南,见证郑大速度,一时间“郑大现象”被传为高校佳话。
郑州大学的前世今生:
前世:
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5年,中央计划在郑州建一所综合性大学。1956年2月,中央高等学校规划会议上正式确定,在郑州新建的大学命名为“郑州大学”。由嵇文甫、龚依群、霍炳权、刘椽、吴富恒、崔成、王岳、董树德等组成筹建委员会,嵇文甫任主任,龚依群、王岳为副主任。1956年4月,
山东大学总务长、化学系主任刘椽教授先期赴郑,得到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确定在郑州市建设区的菜王、焦家门、蜜蜂张和兑周四个村征地922亩作为郑大首期建校用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当代著名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先生最终任郑州大学首任校长。
一年之后,大学路西侧4幢朴素典雅的红楼拔地而起,那就是数、理、化三系的办公教学楼;大学路东侧也建起了东生活区。高教部杨秀峰部长亲自来郑协调关系,保证了郑大5个月开学的速度记录。1956年8月,高教部决定郑州大学数、理、化三系面向全国招生。郭沫若题写了校名。
郑州大学建校之初为教育部直属高校,1958年划归河南省。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郑州大学。1996年11月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1996年6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将郑州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项目院校进行重点建设。并校前已基本形成了文理渗透、理工兼容,文、理、工、财经、政法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1963年河南省决定,将原郑州大学水利、机械、土建、电机4个工科系分出,成立郑州工学院。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并校前已成为以工为主,文、理、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工科学校。设有9个系和3个系级教学机构,19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原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
原河南医科大学1928年在开封成立,1957年迁至郑州,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并校前河南医科大学是以医学为主的省属重点高等医科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学院校。
今生:
如今,郑大拥有46个院(系),6个附属医院,94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2万人,各类研究生达1.3万人。
新校区郑州大学校本部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其中,新校区作为学校的主校区占地面积4845亩, 2001年 8月28日奠基建设,主校区面积规模全国第三。新校区主持规划设计者正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何镜堂院士。
学科方面,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6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点学位,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数量上升到全国高校第25位。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2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0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第12位,研究生培养规模位居全国第15位。
除此之外,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
水利水电工程、
新闻学、法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历史学、
物理学、
行政管理、
预防医学10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现有:
专职院士4人:霍裕平、钟香崇、吴养洁、申长雨,双聘院士24人。
中原学者4人:申长雨、常俊标、王复明、高丹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申长雨、王立东、王复明、常俊标
国家教学名师3人:李梦如、关绍康、师 黎
郑州大学的平均考研录取率在35%左右,但绝大部分的专业都达到或超过了50%,化学基地班甚至接近100%。而且,郑州大学毕业生考研被录取的基本上以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等“985”高校和中科院系统的研究所为主,层次比较高。
以
生物工程系2006级本科生考研(2010年)录取结果为例,2006级共录取126人,考研考取68人,考研录取率为54%。其中“211”高校和中科院系统64人,占录取人数的94%;“985”高校和中科院系统46人,占录取人数的68%。
以上就是牛点院校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牛点院校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